【藝術名人殿堂】
陳景容教授 台灣濕壁畫之父、馬賽克鑲嵌畫巨擘
【記者林意雯/台灣報導】
陳景容,1934年出生於台灣彰化,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、武藏野美術大學、東京學藝大學與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,現為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名譽教授,在台灣早期畫壇非常活躍,曾為「五月畫會」要員;1986年後長期旅居法國巴黎與遊歷世界各地;研究範疇極廣,擅長素描、油彩、壁畫、馬賽克鑲嵌畫、版畫、陶瓷畫等。
1960年赴日留學,在武藏野美術大學和國立東京大學、學習濕壁畫與鑲嵌畫的製作,返台後於1987年在國家音樂廳創作出臺灣第一幅濕壁畫《樂滿人間》。陳景容與蒂思綠新聞社長林意雯談論時表示: 濕壁畫是用石灰加沙,在還未乾之時,著上顏色,是台灣第一位將此技術帶回來的人,可說是台灣濕壁畫之父。
陳景容的馬賽克鑲嵌畫可謂台灣文化資產,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大師,嚴格堅持古典風格與方式創作,作品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、國父紀念館、歷史博物館、國家音樂廳等,並至今能見於花蓮門諾醫院平安樓的《醫身醫心.視病猶親》、台東基督教醫院《耶穌的祝福》。
花蓮門諾醫院平安樓的《醫身醫心.視病猶親》
台東基督教醫院《耶穌的祝福》
「切膚之愛」生命影響生命
他回憶,以前家鄉有位英國宣教士,也就是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蘭大衛,當初在要治療一位皮膚潰爛的台灣病人時,一直找不到願意捐贈皮膚的人,蘭大衛的妻子,同時也是英國宣教士連瑪玉便自告奮勇移植皮膚給這台灣人,成為眾所周知的「切膚之愛」,這樣的事蹟也深深烙印在他心中。
後來從小被這個信仰吸引的陳景容,便決定去到長老教會,並進而受洗,歸入主的名下。
過去在2003年,他也曾贈與梵蒂岡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馬賽克作品《聖家畫》並接受教宗的祝福;在2019年,受羅馬尼亞博物館館長奧雷爾.奇里亞克(Aurel Chiriac)及總監邀請,於奧勒迪亞市國立博物館(Muzeul Tarii Crisurilor)舉行其個人特展,展示馬賽克鑲嵌巨作《瑪利亞和耶穌的祝福》。後續,為推動國民外交與促進台、羅文化藝術交流,並表達感謝,陳景容特別贈予羅馬尼亞館方,歷經多年嘔心製作的巨幅作品,作為永久展出。他表示,此幅馬賽克巨作,象徵上帝為羅馬尼亞、臺灣及全世界祈福,並強調此與2003年捐贈教廷的《聖家畫》為相互輝映。
2003年晉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,接受教宗的祝福。
陳景容教授與貴賓攝於後贈予給羅馬尼亞博物館典藏的巨作《瑪利亞和耶穌的祝福》前;陳景容表示耶穌的手指表示東正教手勢,並腿部分為展現十字架。
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,陳景容不僅是臺灣最早學習西方濕壁畫的藝術家,也是臺灣創作超現實主義風格作品的先驅,《寂靜的世界》展覽規劃以「文藝復興傳統的回歸」、「繪畫的基石」和「寂靜廣場」三項子題來梳理陳景容超過70年的創作生涯,揭示他在藝術歷程中對文藝復興傳統的追尋,以此建構出他心中寧靜的畫中世界。這次展覽從陳景容的濕壁畫開始,也展出他擅長的大型鑲嵌畫以及油畫、版畫、陶瓷畫等多元的創作風格,期盼帶領觀眾欣賞陳景容如何汲取西方古典主義的內涵,將自己的心靈安置於其中,並藉由堅實的繪畫技巧創造具有個人特色的美感世界。
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指出,陳景容是前輩藝術家,在創作方面無論是油畫、馬賽克等多元媒材皆受到正統教育,其作品如同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,以職人追求真實存在的精神展現文藝復興初期的生命力,思考人與宇宙、與自然的關係;而陳景容的畫中常看到月光、燈火及寂靜的街道,讓人能夠沉澱心靈,讓觀者反思生命以及自身存在的意義。
師大美術館籌備處主任白適銘表示,陳景容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,他並提及陳景容在畫室中沒有一刻休息,而是日以繼夜地持續創作,他的創作把人類真善美的精神融入在其中,如同他畫裡的黎明薄暮般發人省思,既宏觀而細膩,傳遞著真摯的情感。
陳景容臨摹米開朗基羅及法蘭契斯卡等大師之作,醉心於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他,也受文藝復興時期之藝術觀念與技巧影響,刻畫出人體均衡、理想的面貌,創作精神和成就今人難超越。